检验平板企业创新不等于领先
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公司顾问包仲南认为,残酷的市场竞争,逼迫企业必须要成为行业的领先者,才能立于不败之地.而技术领先是多数企业能够想到的最直接和有效的路径.检验平板企业技术创新不等于领先
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公司顾问包仲南认为,残酷的市场竞争,逼迫企业必须要成为行业的领先者,才能立于不败之地。而技术领先是多数企业能够想到的最直接和有效的路径。于是,许多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不遗余力,比如华为、奇瑞、诺基亚等企业的研发投入都超过了销售收入的10%。
但是,事实表明,企业即使率先完成了技术创新,但并不能保证其就能取得领先优势。比如传真机率先创新者是美国,但在市场领先的却是日本的企业。这就表明从技术创新到市场领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,这其中会受到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干扰。
从外部而言,大部分的创新产品投放市场之后,并不能迅速被市场所接受,而需要一个逐步被市场认可和接受的过程。
从产品投放市场到获得商业成功的漫长沉默期中,企业能否有效保护技术专利,保持市场垄断位势,能否挺过漫长的产品投入期赢得最后胜利,都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。
从企业内部而言,即使企业从技术上完成了技术创新,但是新技术的应用可能需要新的专有设备的投入,员工需要培训新的技能。
包仲南说,巨大的技术转换成本,以及企业技术学习的路径依赖,都形成了企业技术能力的刚性,这种刚性将自觉不自觉地排斥新技术的应用。企业于是在原有技术和新技术之间面临着艰难而痛苦的选择。选择的结果,常常是一种四不像的妥协,严重阻碍制约了新技术的发挥。而那些还没有形成技术刚性的追随者,可以通过模仿迅速掌握新技术,并进行应用性的改进革新,反而成为新产业的领先者。
另外,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并不代表商业化运作的成功。产品的商业化运作还需要企业投融资能力、制造能力和营销能力等的配套支撑和保障,甚至需要巨额的市场培育广告宣传投入。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或者薄弱,都无法实现创新的领先。
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大国,并很有可能成为新的世界制造中心。但是以劳动力成本优势为主要支撑的比较优势,使中国制造普遍面临着低利润的尴尬和可持续发展的危机。从长远看,中国制造想要由大变强,必须完成由制造向创造的飞跃,而技术创新能力则是众多制造企业的短板。
我们渴望更多的华为、比亚迪等中国创造的奇迹,使中国可以游刃于国际竞争的前沿舞台。
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,虽然技术创新是趋势、是必然,但并不是企业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。企业的经营来不得半点虚浮,企业家必须谨防技术创新的陷阱。
本文来自:http://tjlj.yishangwang.com/
新闻中心